在小森大家過的是遠離市區塵囂的田園生活。大家忙著耕作自己的田園,這一季的收成是由於上一季的勤奮耕作,
每一個季節都有該做的事情,總是必須提早作準備,才能得到甜美的果實,才有足夠的食物過冬。
市子的媽媽說:「在這裡的生活是無限的循環」。這裡的人都甘於不斷的工作,按照時序的變遷行事,沒有休假的一天,
因為自己的生活都是透過自己的打拼得到的。學會料理、儲藏糧食,是生存的必需,是從小就不斷累積的技能。
生活之餘,與朋友相聚,參加祭典,那是點綴。一個人生活的時候,必須要劈柴、處理食材。
市子選擇在小森度過了可以避開人群的日子,埋頭苦幹,在農忙與生活的繁瑣中,不用思考未來,不用悲傷過去,她是自自在在踏實生活的人。
冬天的小森非常艱辛。寒冷的風雪覆蓋了大地的多彩容顏,將其生命全凍結成蒼白的冰冷。
人怕寒冷植物更懼寒,所有的食物都是累積下來的,食物透過醃漬、風乾,方可以渡過整個冬季。
取得食材的侷限並不限縮料理的豐富。「寒冷是最好的調味料」,一些食物需要冷鋒陰乾才能散發它的滋味。
處理食材的過程繁複又漫長,選擇料理的方式要先了解它們。
八道食物大多是佃煮或煎烤的,用各種方法可以呈現食材不同的滋味。新芽或是老葉都可以找到它們適當的位置,
有的食物透過一點巧思就能激發出不同的滋味。
料理的市子很認真的對待各種食物,經過時間的蘊釀讓這些食材融合然後甦醒。
一個人為自己煮著,一個人品嘗辛苦等待的美味,一口一口格外的珍惜和滿足。
市子的料理是生存和喘息的結合。她和小森的居民一樣為了生活而農作、拿取食材,為食材學會不同理料理手法(一代代傳下來的)
同時,她也透過不斷勞動忘記自己母親的不告而別,努力的找尋自己的定位,她探求的是純粹為了活著而做著。
不過她在萬物的生生不息體會到一些無價的知識。當田園中的蔬菜化成桌上的佳餚,她漸漸的被療癒,也透過母親從前的料理彼此對話著。
當中每一道在眼前冒煙的料理不斷刺激我的腸胃,實在是豐盛的視覺饗宴。
關於紅豆的三種料理、納豆麻糬、麵疙瘩、佃煮蘿蔔、味噌飯糰、鱒魚野蒜麵佐白菜花蕾,印度咖哩餅
即使是純粹的烤蕃薯、馬鈴薯,看著主角吃著食物的原味,剛採收的新鮮滋味極令人口水直流。
料理即為一種人生的比擬。忙了老半天一大把筆頭菜縮水為一小碟滷菜,興許也沒什麼特別的滋味;
等待醒麵,等待鍋物更濃稠美味,都是等待。放在一旁的食材過一會也許有不同的創意,也是等待。
漫長的農作時期更是等待,需要的蔬果不像超商什麼都供應,想吃的東西也許得放幾個月等待晒乾、之後還要挑豆子、篩選。
生活就是這樣慢慢熬煮,細細品味。也不見得
不疾不徐,等待成熟時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