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很少這麼迫不及待地把書看完,和經典名著那種慢慢鋪排細節而給人一種緩慢閱讀的樂趣,現代人應該比較喜愛情節緊湊且環環相扣的這類小說。
閱讀描述戰爭受害者的故事往往叫人心裡難以承受,這本小說吸引我的在他的封面註解:木箱上的男孩...辛德勒名單年紀最小的受益者。
說來慚愧,我還沒看過辛德勒名單這部電影,因此就更好奇所謂名單的受益者的意思。
當年二戰納粹殘害屠殺猶太人的倖存者親手寫下當年種種慘痛記憶,何止慘桶,簡直如人間煉獄般的生活,發生在他們的身上,他們經歷了這一切,還必須帶著那些記憶活下去...
在波蘭生活的男孩的家庭,原來過得相當幸福,在他還來不及長大的時候,納粹的肆虐擴展到他們的眼前,男孩看到爸爸如何的的蹂躪的自尊、哥哥的悲慘境遇,她以為那已經是最慘的了
殊不知那只是惡夢的開始...猶太人的身份宣判了無期徒刑,生活只會漸漸被剝奪,被摧毀。失去一切的感覺是什麼?男孩一家沒來得及自憐,就被送往一個比一個差勁的營區,
最終來到了猶太集中營。那個後來他只要聽到就會害怕的發抖的人間煉獄。
看過類似的影片大概能參酌一二,他們睡在窄小木板上,被鞭打,被凌虐,被當成殺人數字,永遠吃不飽,穿不暖,活在深深的恐懼中,走在精神崩潰邊緣。
種種的迫害虐待令人心痛得不得了,牙齦發酸,厭惡身為人類的事實。
在戰爭中集體的思想控制打破了一切秩序。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和理智被迫歸零,引誘出邪惡殘忍的獸性施加在同一族類的慘烈畫面。
活著只剩下受苦,為什麼還要活著?這是我在這本書一直在追尋的答案。
男孩經歷非常痛苦的磨難,他們一家人奇蹟似的大多撐了過來。男孩曾冒險去探看他的家人,曾多次對抗即將分散的命運,每一個選擇,可能都是一條不歸路,一條死路,
但每次,男孩都毫不猶豫地冒了險。那時候,活著彷彿是中樂透,而男孩一再贏得了自己的籌碼。
後來讀到其中一段,我不禁哭了。那一頁敘述男孩又在一個夜晚踱去媽媽的營房,前一夜他被鞭打25下,同時他非常想得到母親的關懷,畢竟他還只是個男孩啊!
母親看到他非常驚恐,絲毫沒有安慰他的遭遇,反而命令他快回到自己的住處。母親不忘把藏在枕頭下唯一存放的一塊堅果麵包給他的孩子,那位母親能的起的一切就是一塊麵包而已,而母親會毫不猶豫的把她最好的一切留給她的孩子。我想,這就是活著的答案!活著,因為感情的牽繫,支持著我們在心靈最脆弱的時候勇敢向前。
的確,讀過這些日子靠的是異於常人的意志力,但我想若不是家人的牽掛,沒有人能撐到最後。
一直在辛德勒工廠工作的爸爸,後來將全家人都要到了一個在工廠的位子。
辛德勒是誰呢?他是個納粹,也是個奸商,至於他是如何解救了一千多名猶太人?
原來在他的工廠召集了猶太人工作,這些猶太人沒有薪水,但過的生活比在集中營好得多。持人道主義的辛德勒展開他的救援計劃,他預計在他的名單中寫下一張猶太人名單,在掩人耳目的情況下雇用猶太人維持他們的生活。他知道集中營的猶太人隨時有糟屠殺的可能,身為納粹的他不能袖手旁觀,卻要對抗納粹政府的壓力,無法公開解救。他多方賄賂,討好,打好各級關係,宣稱這群猶太人是不可或缺的員工。
在無盡的黑暗中,還留有著一點點人性的微光。在自己的能力中做好一件事,解救了無數的性命。
辛德勒的名單如同諾亞方舟,乘上方舟獲救的猶太人,包含小男孩的存活的家人,成為少數在集中營留存的戰爭難民...
辛德勒絕對是一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