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6673316_3521227097893368_1028685817473662976_n
 
這是一本告訴你怎麼成為自己的書,為什麼成為自己這麼難呢?
 
最近發現身邊的很多人很不快樂,求學時期大家比較沒有這種「人生現在就在我手裡」的驚慌感,沒有在工作裡的種種挫折和面對自己的陌生感。突然,再也沒有人告訴你怎麼做,你好像,突然之間失去方向,不認識自己了。
首先,這本書說,要接納自己。人們常常對自己抱有某種期待,帶著榮格所謂的「人格面具」。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沒有稜角的,很怕呈現陰影的那面。一方面,抱持自我的期待,對於不積極上進的自己感到羞愧,好像一定要「做什麼」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非要承受痛苦,把自己操到極限,才願意放過自己。還記得師長總跟我們說「怎麼能只做喜歡的事?興趣能當飯吃嗎?」「怎麼能只讀自己愛讀的科目?越不會的越要讀,才能考上好學校。」我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被催眠「讓自己好過」等於「墮落」、「不負責任」。接納自己,是不管自己做了什麼,都能肯定自己,愛自己。它跟「自尊心」的不同在於,接納是自我認定,而自尊則是認同別人認同的自己,如果需要別人認同才能認同的自己,就不是真實的自己。
人們常覺得「對自己好」是「自私」,在我們的社會中「自私」是萬惡不赦的。其實「自私」是人類很重要的機制,自私代表重視自己,照顧自己,自己最重要。這有什麼不對呢?自己過得好,會帶給周圍人正向影響,會有可能做對社會有益的事。反過來說,我們總是在意別人怎麼想,害怕自己做得不好,沒有完成他人期待,忽略自己內在的聲音,世界也不會因此變好。所以自私是照顧身邊的人,照顧世界最直接的方式。
榮格說:「與其做好的人,我寧願做完整的人。」要成為自己為什麼這麼重要。我想有幾個原因。上天創造了這麼多獨一無二特質各異的人類,就是要大家發揮所長,截長補短,做自己擅長的事讓世界能完美的運行。我們就像一個個拼圖,要拚起來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世界拼圖。如果我們都是完美的人,什麼事都要會,我們就變成一個個圓,不需要彼此,那不是很悲哀嗎?做自己喜歡的事、擅長的事,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還記得我們感到忘我的時候,我們做得快又好,成就和幸福感都提升,那效率才是最好的。有些公司常常會有一個機制「進門的先從雜事做起」,當你無法勝任想換其他工作,老闆說「連雜事都做不好,還想做其他事。」這是錯誤的觀念,有些人就是會做雜事,有些人能言善道,每個才能之間沒有關聯,還回自己的原廠設定,把能力放在對的位子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我記得我曾經做過旅店鋪床的工作,別人學三天就會的技巧我學了一個禮拜還不會,買次鋪的床不平整而且還慢得要命。之後去了餐廳打工,他們認為我「不夠積極」。人有時候就會把老天試著要給你的訊息當作要擊敗你的敵人。我一度懷疑自己「連鋪床都鋪不好,點菜都會點錯,我還能做什麼。」那就比如你說「我不喜歡吃茄子,那我乾脆不要吃飯了」這樣以偏概全。
明明老天給了我們那麼多天賦,我們卻視而不見,硬要告訴自己自己不夠好。
 
  人常常會無意識把自己逼死,讓自己在高壓環境、承受痛苦,好像「安逸」、「放空」是錯誤的,不可原諒。我自己就是那樣的人,覺得「浪費時間」是暴殄天物,不認真努力,用盡力氣,會有罪惡感。什麼都不做,比做些什麼,還要困難。
而「接納自己」強調的是,即使什麼都不做,還是感到平靜,即使放鬆,還是能夠愛自己。
最近看的幾本書書「為生命發聲」「請問侯文詠」「天才十次方」和這本書都有很多相同的觀點,特別是在辨別「天賦」和「外在聲音」的課題,這幾本書都談「找到原廠的自己」,就像把番茄混進一大堆料之後再打成湯,因為太多外在添加物,要認出番茄可能會有點困難。然而那個番茄就像你的本質,你必須認出它,還原它,理解那是屬於你的特質,你的天賦,然後好好善用它。有時候因為扭曲了自我本質,我們生了病、變得憂鬱,其實那是一個警訊,一個機會,病痛試著敲敲你的肩膀引起你的注意,「誒~你可以看我一下嗎?」他們對你沒有惡意,他們給了你「成為你自己」的契機,讓你做那個「完整的你」。
這些書說來說去都是要告訴人們,我們在環境中遇到的挫折、傷害,不是你一個的錯,但是全都是你生命中的包袱、是你的功課。「凡是擊不垮你的,都將使你堅強。」你應該感謝這些屬於你的禮物,讓你有了現在的樣子,給了你更多看清自己的機會。要這樣想當然很難,「受傷就是受傷,有的傷害再怎麼彌補都沒用」「你沒體會過我的痛你才會這麼說」「鼓勵人的話都是放屁,憂鬱就是憂鬱,你以為我想這樣嗎?」當你陷入這種沼澤,有時候旁人的同情和愛都變成壓力。
不過我仍然抱持著希望,如果戰勝了挫折,病痛,把它當作你的朋友,你活出了「完整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賦,回頭看自己的人生,會知道這一路上沒有歧路,所有的過程都有存在的意義。
 
做自己,需要練習。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y 麥茶Maite  的頭像
    Soy 麥茶Maite

    人生,至少要去拉美一次

    Soy 麥茶Mai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