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墨西哥的塔可、捲餅,古巴三明治,好像還有很多香蕉、馬鈴薯......哎!想不到了?
是不是讓你食指大動了?
有的吃起來類似泰式咖哩,有的嚐起來就是海鮮濃湯,各家添加的秘密武器不一,相同的是入口就令人感到幸福的絕美味!!
當天老闆示範秘魯醃魚ceviche的做法。
ceviche也是一道拉美常見的涼拌菜,用鹽和醋醃漬特定種類的魚類,搭配薑蒜蔥香菜芹菜辣椒等等,雖是生魚卻完全沒有生的腥味,酸和辣反而凸顯出魚的新鮮和口感!
這道菜十分消暑,製作不太費工卻美味無比,在中南美洲的海邊特別容易見到!
幾個搓揉之下,擱置10分鐘,新鮮的生魚料理就可以上桌了!
用大量新香料掩蓋魚的腥味,不敢吃生魚片的也可以大快朵頤,讓大家都讚不絕口的一道好料理!
在飲食講座中穿插做菜的小活動可以讓大家對如何運用食材及文化差異下的料理方式有更直接的認識,實在非常有趣。
疫情期間回來吃飯,好像短暫回到拉丁美洲,即使一兩個小時也好,有個老朋友在那裡,吃個秘魯烤雞,想像自己身在國外...
台灣人們對「拉丁美洲」的想像最多的就是秘魯(觀光形象做得多好)
或許懂多一點的人還會說「瑪雅金字塔」「印加文化」。「好想去馬丘比丘!」常聽到人們對於拉丁美洲有這樣的幻想。
「想去看草泥馬!」那些毛茸茸的東西。
其實秘魯有四種類似草泥馬的種類秘魯國旗上那一個叫做「駱馬」(Alpaca)而草泥馬叫做「羊駝」(Llama)餐廳內有很多滿賦秘魯原住民風情的手工藝品!
彩繪面具、手做針織、雕像及圖畫!
餐廳內有很多滿賦秘魯原住民風情的手工藝品!彩繪面具、手做針織、雕像及圖畫!
每個藝術品遠渡重洋來到這家店,被某個人做出來之後成了裝飾店面的一角!或許晚上,這些人偶會自己動起來,騎上羊駝,展開小小的冒險,誰知道呢?
秘魯烤雞
秘魯最傳統常見的美食就數「秘魯烤雞」(Pollo Asado)
大家一定很好奇秘魯烤雞跟普通烤雞有什麼不一樣,答案就是:器具和調味!
用巨大烤爐烤製而成的秘魯烤雞,最關鍵之處就是用「木炭」搭配特製的烤雞鐵爐火烤!
這種火烤器具十分巨大,炭火設在側邊,烤雞一邊轉的同時油滴下來不會低到炭火而火越生越大。
主廚透露他們的烤魯從秘魯專程運送,工程艱巨,為了要還原最真實的烤雞,這是必須!
印加紅醬五花紅藜麥飯(Seco de Cerdo)
藜麥(Quinoa)源自於秘魯,是高地作物,也是秘魯原住民的主食來源。營養價值非常高,被近代營養學高度重視譽為superfood超級食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熱量低、豐富膳食纖維又有很多礦物維生素...(秘魯的超級食物很多!)
藜麥有三種,紅藜麥白藜麥和黑藜麥,和台灣原住民也種紅藜不太一樣。(這我以前也分不清楚,台灣紅藜顏色比較深)
旅行的時候我隨身帶藜麥,因為藜麥煮很快又很輕很好帶,在中南美洲也不算太貴。我都丟到水裡煮15分鐘,瀝乾之後扮一些醬或加些菜葉當成沙拉或主食吃。
這道菜的三層肉和台灣的控肉很類似,三大塊擺在一旁。我很喜歡豐富燉菜和馬鈴薯搭在一旁,番茄醬汁為基底,豐富勻稱的味道。
藜麥和白飯再一起看起來就是美味可口,在上方的小小洋蔥香菜點綴真的好下飯,增添一點一國風情!
我很好奇為什麼叫做seco,明明醬汁是濕的,哪裡seco(乾的)呢?
查了維基,才知道原來當時他們要看到英國人說這道菜是second dish(第二道),他們某仿了一下就演變成後來就變成seco...
亞洲人很會炒飯?
來自秘魯的主廚
這家店還有很多東西還沒品嚐,大家不妨親自來看看,體驗一下秘魯菜的滋味!
例如鹹豬肉、玉米汁、Maca飲品、奇芽子布丁...都值得一試!
秘魯菜藏鏡人José大廚說到做菜侃侃而談,說自己其實是很內向的人,就是特別喜歡做菜和跳舞。
來到台灣開了這間餐廳延續廚師的蒙想,餐廳總是播放拉丁音樂,讓人很想隨時來個Salsa,晚一點可能還真的會變成舞廳,到時候就等著José為你點播一曲吧!
在台灣做秘魯菜真的很不容易,一來大家對秘魯菜的認識很少,要完全移植道地秘魯菜到台灣接收度不見得高;二來,要怎麼呈現秘魯菜的樣子,相當程度決定台灣人對於這個國家的既定印象,也考驗著主廚整個擺盤和空間的營造。
另外食材的取得也有相當的難度,兩國幾乎算是世界上最遠的兩端,最關鍵的辣椒、調味料,部分要用台灣食材取代,有些又得終於原菜色精髓,換掉了整個菜味道就跑掉了。
當中的取捨和拿捏,都只靠主廚一人的好鼻師和神農嚐百草。
來餐廳的客人有幾種:
一種是從來沒吃過秘魯菜,想吃吃看的客人;
一種是去過秘魯吃秘魯菜,想回憶秘魯菜的客人;
有路過想進來吃點東西,第一次知道秘魯這個國家的人;
有外國人喜歡異國菜,秘魯菜對他們來說可能有點熟悉的人;
也有來自秘魯的人,想敘敘舊,找個像家鄉的地方好好休息,大大方方聊一下祖國的人。
這樣多樣的需求,反映到設計菜單的邏輯,自然是很難滿足所有人的味蕾。
有些人期待自己想像的味道,有些人想吃到真正秘魯的味道,有些人只在意食物本身到底好不好吃...
面對這些,José說,「我就是喜歡料理,我端出的秘魯菜就是這樣,喜不喜歡不是我的事。」
而其中,老闆娘從中磋兩國的文化鴻溝,讓秘魯的獨特脫穎而出。
很多時候,如果你從小在那個地方成長,你很難知道什麼是吸引人的、是獨特的、而異國菜搬到台灣總是要稍加修改符合一下台灣口味,這是所有異國料理都得面臨的難題。
一間餐廳,從來都不只是一間餐廳,而是百寶箱,可以尋獲各式各樣到超越味蕾的滿足。
充滿風情的各種擺飾!
在拉美旅遊的遺憾就是沒去到秘魯(總得有遺憾才有理由再過去)
倒是把時間都花在哥倫比亞了
聽過秘魯的奇聞軼事總是不少:比如吃天竺鼠、中國混血菜Chifa、馬鈴薯的故鄉、亞馬遜叢林、死藤水...
我有點鐵齒的認為不論在哪裡我都走自己的路,相信我看到的事實,馬丘比丘很棒,但也沒有到非去不可...
船到橋頭自然直,到了秘魯再說,會看到什麼、吃到什麼、走哪一段路,到了就會知道了。
還好也沒有太多遺憾,至少可以先來感受一下秘魯的文化風情,我常常只是因為一個國家的美食而出發的。
美食不論好不好吃,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民族性、物質豐饒性、味蕾價值觀等等...
搶鏡大師草泥馬!
再見啦~下次再來光臨~
Mama Inca印加媽媽秘魯餐館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31巷1-1號
營業時間: 12:00~14:00 17:00~21:00
留言列表